国学课程软件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要在青少年中传承

2020-06-1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与澳门大学学生交流时勉励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他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当前,我国正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今天中国的青少年,正是明天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在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新教育理念,让我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确应对各种文化认同挑战,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并接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真正成为建设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后备队和生力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

     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他们文化分辨能力较差,接受的文化安全教育较少,对传统文化又了解不多,以致于在多元文化面前缺乏判断、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极易改变。文化方面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对异质文化的认同上,而青少年群体是最容易认同异质文化的特殊群体。在对外开放、多元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青少年的知识、情趣、志向已不再限于本土和故乡,他们没有民族的与世界的两个断然分明的界限。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现实和历史,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国家认同的弱化。当青少年将别国的文化、语言当作追崇、模仿的对象,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逼迫到了弱势的地位:讲英文是精英,讲汉语是俗气;吃西餐是高档,吃中餐是没品位。更多的青少年越来越热衷于过西方节日,看美国大片,认同西方的思想、生活方式。青少年所处的环境、看问题的视角与方式、社会关系与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中华传统文化要在青少年中传承



 西方国家对中国青少年进行文化影响和渗透     

 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政治目的没有改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形式出现,形式更加隐蔽;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     

长期以来,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广泛的文化输出国。面对美国的文化冲击,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很容易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美国还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美国化”改造,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其主题已经由原本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变为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可怕的是,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面临丧失的危险。同时,美国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进行文化渗透,并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培植西方文化代言人,如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项目,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感激之情,吸引他们毕业后自愿到美国定居或到美国在华的外企工作;利用教育优势,放宽留学政策,不断从我国高等院校乃至中学选拔比较好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出国留学,并以高薪、优越条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国外或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代理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大学生,渐渐被培养成美国式的工作理念、生活习惯,形成了美国价值标准的所谓“白领文化”,并逐渐融入我国青年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文化。

青少年主流文化现象   

面对博大隽永的中华传统文化,无数的青少年却无动于衷。他们过度地坚持和深陷于所谓的青少年主流文化之中,不重视对于中华文化的修习,更有甚者将中华文化抹上本不应有的色彩。低格调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给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历史观等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严峻问题。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盛行和广为传播,导致一些青少年政治信仰淡薄,对政治要么采取一种疏离的姿态漠不关心,甚至在全球化影响和西方错误思想渗透下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产生认同心理。这往往也造成青少年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同时,流行文化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吞噬青少年的心灵,影响其学业与健康成长。流行文化混淆青少年的价值标准,一些青少年荣耻不辨,善恶不分,为人处世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产生自我认同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要在青少年中传承


要创新教育理念,形成全方位教育格局

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学校是主要阵地,教师是引路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摆脱思想的浮躁,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渗透在文学作品中,渗透到历史课上,渗透到教科书里。音乐、美术、书法、乡土等课程也都应渗透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使青少年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思想、文化、习俗、节日等具体形式的耳濡目染,从小便能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中诸如孔融让梨、悬梁刺股、自强不息、和谐为贵、劝善抑恶、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渗透进青少年的言谈、举止、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之中,可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真正成长为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     

要统筹各种教材,形成权威性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面对多元、复杂、开放和多变的文化环境,要紧紧抓住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培养他们的文化分析和判断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自觉以扬弃的观点来对待历史的、外来的文化,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为形成健康的文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持和理性思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要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离不开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鉴古知今,准确定位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地位、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性和使命感,青少年才能够在多元文化和多样表达中始终掌握主动,形成正确的文化内化机制,在应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时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        


加强青少年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归属于强大的族群,是为国家认同;归属于最久远的族群传统,是为文化认同;这种归属内化于个体的知、情、意中,则为国民人格,在现代公民社会即为公民人格。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课程缺乏整体性科学架构,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形成科学递进系列。在片面追求“升学教育”“精英教育”倾向的影响下,学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我们要重视各门课程对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贡献,更要重视语文、历史和地理的核心作用。世界各国无不利用这三门课程训练青少年正确的母语表达,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与敏感,以及对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资源地理的了解与热爱。

中华传统文化要在青少年中传承

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品质,在内容上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构筑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在教育过程中,应以人格品质培养为目标,统筹形成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生活常识﹑文史哲知识﹑健体防身﹑卫生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一体性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体系,同时把读经与导行完美结合,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资源与现代德育内容融汇一体,启迪青少年纯真的心智,为民族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人格基础。 

     加强青少年正确的认同观教育。对新时代国家公民来说,任何一个人在拥有国家赋予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同时,也都对国家负有基本的法律与道德义务。其中,爱国是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者应努力培养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的根本义务,只有首先维护好国家的统一、国家的根本利益,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利益,从而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总之,青少年的文化认同问题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问题。没有了民族文化,就失去了民族存在的根据和根基,没有一代一代健康发展的有着民族文化基因的青少年,就不会有国家和民族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把青少年的文化认同问题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认真对待,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用发展着的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少年和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定实践者。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少年文化认同建设,必将为国家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和国家公民。    

标签

最近浏览:

全国服务热线

tel2.png0531-89653806

营销中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唐冶中路4567号鲁商凤凰广场1期2号楼27层

生产基地:临沂市高新科技产业园

公司邮箱:jinyangjiaoyukeji@163.com


金阳国学.jpg     金阳劳动教育.jpg


          金阳国学                       金阳劳动教育

Copyright © http://www.jinyangjy.com/山东金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19053043号-3 主要从事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主题功能室打造,欢迎来电咨询!